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
学校坚持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以“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知识、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本科生198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8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4项、部省级奖励302项,发表SCI/SSCI论文258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80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49个,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学校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63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国家级杰出人才总量超过3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等海内外院士8人,IEEE Fellow 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1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2人),国家特聘专家162人(含青年特聘专家入选者90人),“长江学者”37人,杰青、卓青、优青获得者36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8人。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教师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出国(境)交流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超过30%,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开始留学生规模招生,现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学校有7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总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并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都柏林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若干校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合作举办集成电路工程硕士教育项目、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项目、与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合作举办管理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共建蒙彼利埃孔子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院系设置
英才实验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格拉斯哥学院、格拉斯哥海南学院、医学院
-
国家特色专业
通信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与应用数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软件工程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开设专业
通信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日语 英语 法语 翻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临床医学 护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生物医学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法学 生物技术 金融学 电子商务 工商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基层就业代偿等多种经济资助形式,同时在新生入学报到时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并提出申请的学生能获得不同方式的资助,以助其完成学业。
电子科技大学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任何以电子科技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 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称为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英文缩写为UESTC。学校是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第三条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采用“电子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两个名称,分别有独立的招生院校代码,招生时分别录取,考生填报志愿时应分别填报。学校培养的本科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授位要求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本科办学地点分为清水河校区、沙河校区和海南校区,其中清水河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沙河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4号,海南校区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各招生专业对应的教学地点详见附件《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类)目录》。
第四条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五条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同时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电子科技大学设立本科招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电子科技大学的普通本科招生工作,是本科招生工作的决策机构。
第七条 电子科技大学设立本科招生委员会,负责为本科招生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咨询作用。
第八条 电子科技大学设立本科招生工作小组,负责拟定本科招生政策、招生章程、各类招生简章及相关实施方案,处理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事项。
第九条 本科招生办公室是电子科技大学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本科招生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电子科技大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及重点支持政策、历年计划安排等因素,科学、合理编制学校分省招生计划,报教育部备案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电子科技大学预留计划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及解决同分考生的录取问题。预留计划使用时,坚持质量优先、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十二条 电子科技大学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第四章 招生类型及录取原则
第十三条 电子科技大学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外语类保送生、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港澳台侨等特殊类型招生项目,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学校相应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四条 电子科技大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政策性加分政策,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家政策性加分以后形成的投档成绩,并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成绩依据。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强基计划。
第十五条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普通类录取批次,考生进档后,在思想政治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不受专业限制且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电子科技大学原则上予以录取。
第十六条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数不足时,电子科技大学可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根据各省安排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根据各省安排征集志愿。
第十七条 学校依据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采取分数优先方式录取并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对于进档考生,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符合各项条件且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按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调剂到相应科类或专业组内未录满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按相关科目成绩排队择优确定专业:文史类(历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理工类(物理类)和综合改革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
第十八条 电子科技大学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慎重。
第十九条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具体有关补充规定在学校本科招生网上公布)。
第二十条 以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世界一流科学家为目标的“珠峰计划”(首批“国家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将在部分省份择优录取考生,招生专业名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珠峰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
第二十一条 以培养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创新引领性人才为目标的“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将在部分省份择优录取考生,招生专业名称为“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第二十二条 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以培养信息科技与现代金融交叉融合的复合型精英人才为目标,实施“新工科+新商科”的教育模式,将在部分省份择优录取考生,招生专业名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双A’联合学位实验班)”。
第二十三条 格拉斯哥学院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名称下进行招生,只录取填报有该学院专业志愿的考生;颁发电子科技大学相应专业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格拉斯哥大学相应学位证书;教学安排地点在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入其它专业学习。
格拉斯哥海南学院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海南陵水国际教育创新区)”,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名称下进行招生,只录取填报有该学院专业志愿的考生;颁发电子科技大学相应专业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格拉斯哥大学相应学位证书;教学安排地点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入其它专业学习。
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校后,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经复查发现不符合招生条件或违规的考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五条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贵州、甘肃考生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投档,考生可填报的专业范围及选考科目要求,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为准(详情请参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的相关公告),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录取参考。
第二十六条 电子科技大学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数清”录取规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电子科技大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四川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如遇国家和四川省调整收费标准,学校将按照新规定收取学费。
第二十八条 电子科技大学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基层就业代偿等多种经济资助项目,同时在新生入学报到时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并提出申请的学生能获得不同方式的资助,以助其完成学业。
第二十九条 电子科技大学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任何以电子科技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条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为:
通信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邮政编码:611731
招办电话:028-61831137、61831139
监督电话:028-61830237
学校网址:https://www.uestc.edu.cn
本科招生网:https://zs.uestc.edu.cn
微信公众号:电子科大本科招生(uestc_zs)
第三十一条 电子科技大学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由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