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办学,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4个学术职能学部,17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人,在校研究生40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在2021年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列153位。
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2019软科一流学科排名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分别位居全国第7和第9,其中矿业工程进入全球前100。学校现有73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一流专业15个、江西省一流专业20个、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博士教师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双聘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300余人;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培育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3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150余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最新排行榜中位列75,省内排名第2。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一百多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二十多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0多项,科研总经费8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3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韩国等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 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0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 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11个,注册学员4116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5038人次,组织文化推广活动33场次,累计受众达40200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4+0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中澳REEM国际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2019年,学校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4+0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沧桑砥砺。学校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为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的三大理念,实施“特色、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五大任务,强化“队伍、财力、条件、制度、党建、文化”六大保障,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七大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建设“综合实力全国一流、行业引领作用突显、特色领域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大学”!(数据截止2021年2月)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网址:http://www.jxust.edu.cn
电话:0797-8312161
传真:0797-8312227
院系设置
稀土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质量学院)、法学院、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昌)、软件工程学院(南昌)、商学院(南昌)、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化学与化工学院、冶金工程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
-
国家特色专业
采矿工程 冶金工程 机械工程
开设专业
工程造价 会计学 金融学 安全工程 环境工程 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城乡规划 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应用化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法学 英语 金属材料工程 生物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工商管理 行政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日语 汉语国际教育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方向)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数字经济 智能建造 冶金工程(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机器人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虚拟现实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物联网方向、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 人工智能 矿物加工工程(创新试验班) 化学工程与工程(创新试验班) 应用化学(创新试验班) 环境工程(创新试验班) 金属材料工程(创新试验班)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试验班) 冶金工程(创新试验班) 软件工程(智能制造方向) 应急管理 软件工程(土木方向)
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 江西理工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依法治招”的要求,规范江西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和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江西理工大学。
第三条 学校标识码:4136010407。
第四条 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 办学层次:研究生(博士、硕士)、普通本科。
第六条 校址及办学地点:
1.赣州校区:
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2.南昌校区: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双港东大街1180号。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领导等人员组成的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学校招生工作政策,讨论决定学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招生就业处,办公室主任由招生就业处处长兼任。
第八条 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普通类本科招生工作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为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和责任约束,学校纪委负责监督招生工作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切实维护广大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颁发学历证书的名称和证书种类
第十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颁发江西理工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位证书。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十一条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批准的招生计划录取(招生计划数见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
第十二条 按教育部要求,我校预留计划不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预留计划的使用遵循按考生成绩和志愿顺序录取的原则。
第五章 招生科类及条件
第十三条 学校面向全国31省(区、市,以下简称省)招收参加2024年普通高考的普通文理类、艺术类及体育类考生,并且招收港澳台和华侨学生。
第十四条 报考我校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如实填写本人的既往病史。体检标准严格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相关要求执行。
第十五条 英语和日语专业外语限考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培养使用的外语语种为英语、学校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合作办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使用的外语语种为俄语;南昌校区的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商学院和先进铜产业学院所属专业外语教学只开设英语;其他专业报考外语语种不限。
第六章 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各省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在公布计划的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在公布计划的105%以内;各省招生主管部门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学校在调档时认可经教育部备案的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给予考生的全国性和各省政策性加分项目和分值,分值累计不得超过20分。
第十七条 普通文理类等专业录取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原则确定专业,不设专业级差。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时,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由学校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高考综合改革省(市)的录取工作按照该省(市)相应文件规定执行,同时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按照院校专业组模式投档的省份,在考生所投档的专业组内,根据考生投档成绩,按照“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择优录取。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文理类考生采取“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十八条 对同分进档考生按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执行。若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未作相关规定,投档成绩相同时,理科依次参考数学、外语、语文、理综成绩分专业录取,文科依次参考语文、外语、数学、文综成绩分专业录取。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如对投档成绩相同分专业有明确要求的按生源所在省(市)政策执行,如无明确要求的,依次参考考生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分专业录取。
第十九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艺术类(美术与设计类)相关专业考生,专业成绩认可生源地所在省统(联)考成绩,专业和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本科合格线即可报考我校。投档排序原则按照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若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未作相关规定,对进档考生则按综合分[综合分=专业成绩*40%+文化成绩*60%]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第二十条 体育类专业录取: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本科合格线即可报考我校体育类专业。投档排序原则按照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若生源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未作相关规定,对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第二十一条 专项计划录取:国家专项面向江西省2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向招生,与统招专业同批次录取;地方专项面向江西省农村定向招生,与统招专业同批次录取;苏区专项面向江西省54个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招生,与统招专业同批次录取。
第二十二条 录取男女比例不限。考生录取后,专业一律不予更换。但可在入学第二学期时,根据学校文件规定,申请调整专业;也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学位)。
第二十三条 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只按考生志愿录取,不列入专业调剂范围。中外合作办学、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软件工程和创新试验班等专业只在本类别专业范围内调剂。
第二十四条 结合学校创建“稀土领域世界一流学科”目标,为国家稀土战略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稀土领域专门人才,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联合设立创新试验班,部分生源面向江西进行招生,部分生源待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组织进行校内公开选拔。具体专业计划安排可在学校招生信息网查询。
该创新试验班对高考单科成绩要求为:英语(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且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以上成绩按单科总分150分计。
第二十五条 学校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也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现代产业学院。是学校主动对接江西省万亿级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依托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充分利用鹰潭市在铜产业链的区位优势,与鹰潭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先进铜产业学院(地址:江西省鹰潭市信江北大道58号)。招生专业有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和软件工程(物联网方向),该学院新生入学后,冶金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第一年在红旗校区培养,第二至第四年在鹰潭培养;软件工程(物联网方向)专业第一年在南昌校区培养,第二至第四年在鹰潭培养。
第二十六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第七章 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
第二十七条 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 3 个专业执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该大类培养平台为“设计学类”。
第二十八条 土木工程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方向包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和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第二十九条 冶金工程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方向包含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方向)、冶金工程(钢铁冶金方向)和冶金工程(稀土冶金方向)。
第三十条 机械工程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方向包含机械工程(矿冶机械方向)和机械工程(液压机械方向)。
第三十一条 “设计学类”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冶金工程从第四学期开始进行专业方向分流。专业(方向)分流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按照分流后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第八章 奖学金与助学金
第三十二条 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第九章 学费、住宿费标准
第三十三条 学校学费、住宿费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本科学费:一般文科专业 4660 元/学年,理工科专业 4940 元/学年或 5220 元/学年;其中,汉语国际教育 4380 元/学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220 元/学年、艺术类专业 9600 元/学年、软件工程 10000 元/学年(三年级及以后为 9000 元/学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14000 元/学年。
学校正在推进学分制改革,如获批准,新生(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联合培养等)将开始实行学分制收费。
以上学费如有调整,按照江西省物价主管部门核定后的最新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按不同标准收取,住宿费标准为800—1000 元/学年。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年度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经教育部审定后,以各省级招生机构公布的为准。
第三十六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仅适用于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由江西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章程如与教育部有关政策相矛盾,以教育部有关政策为准。
第三十九条 学校纪委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电子邮箱:jcs@jxust.edu.cn。
第十一章 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https://www.jxust.edu.cn/
招生信息网址:https://zs.jxust.edu.cn/
电子信箱:07978312088@vip.163.com
1.赣州校区
电话:0797-8312508、8312088(兼传真)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2.南昌校区
电话:0791-83858359、83882886(兼传真)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