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简介
--------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省部局共建高校
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12月成为国家国防科工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5年7月被教育部、国家铁路局、河北省政府批准为共建高校。
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19个学院(系、部),25个研究所。现有49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以及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拥有10个授权领域。拥有1个河北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8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创新中心,1个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4个央企与学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分别为燕赵学者特聘岗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228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16人。在校学生2.8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600余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河北省 “巨人计划”创新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4人,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4人。省管专家9人,省三三三人才50人,其中一二层次17人,三层次33人。另外还聘请了120余位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20多万册、电子数据库近20个,校园网已经实现百兆桌面、千兆主干、核心支持万兆、全交换的网络结构。
教育教学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内涵发展、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融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1项。建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河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河北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7个,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3项,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4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2项。学校在2011年获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获批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爱尔兰等10多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合作培养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校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学校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有来自韩国、印度、南非等20余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国际贸易、MBA和汉语等专业。
科学研究
学校长期坚持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需要,瞄准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承担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隧道施工新技术及环境控制、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大型结构健康诊断、TBM掘进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方向独具特色。近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空间探测工程等各级各类项目900多项,科研经费达8.3亿元。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1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社会科学一等奖39项。开发的长大隧道通风等系列技术,使我国隧道施工水平跃入国际先进行列,配套设备的开发成果多数实现了产业化;完成了青藏铁路冻土监测、风火山隧道施工现场恒温控制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任务;成功解决提速机车和桥梁振动控制难题,保证了铁路提速安全实施;研制的900吨架桥机、提梁机、运梁车等占据了国内高速铁路建设中同类设备的四分之一份额;自主开发了“航天测控可视化系统”,成功应用于嫦娥2号发射和地空通讯、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重大任务;开发的新型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吉祥号盾构机等已成功用于北京、沈阳等地铁和埃塞俄比亚水利工程。
招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今年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招生包含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工程教育实验班、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多类型,可供学生选择报考。学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在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四个专业招收卓越班。学校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了经教育部批准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等55家国家大型知名企业是学校的董事单位,同时学校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铁路局联合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每年组织多场大型招聘会,邀请用人单位到校,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2009年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其中3人成长为院士,10余人成长为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厅局级以上职务的超过300人。有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铁路单位的领导及技术骨干,在青藏铁路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当中,有30%是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生,22个参建集团公司中,8个集团公司的指挥长是我校毕业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我校毕业生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
学生活动
学校秉承“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校训和“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学习风气浓厚,集体荣誉感强。近5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MCM)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挑战杯、创青春大赛等国际和国家级赛事中,荣获国际奖10余项,国家级奖3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学生申报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经获批国家级78项,省级110项。考研率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很多学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大学四季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依托,扎实推进青春筑梦行动。大学生创办的“诚信驿站”、发起的“校园公益自行车”和“光盘行动”等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涌现了全国见义勇为大学生杨之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许法东、韩刘春、付世达等先进典型,为青年学生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校团委先后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科协年会先进集体以及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河北省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
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铁道大学”,经过60余年的风雨兼程和历史积淀,汇集军队、部委和地方院校优势于一身,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在未来的征程上,学校将再接再厉谋发展,豪情满怀向未来,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
院系设置
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工程力学系、数理系、体育部、研究生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四方学院
-
国家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交通工程 工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
开设专业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力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铁道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英语 工业设计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汉语言文学 法学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工商管理 交通运输(卓越班) 交通运输 智慧交通 测绘工程 物流管理 安全工程 应急技术与管理 建筑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班)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功能材料 自动化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应用物理学 数字经济 碳储科学与工程
学校奖助政策体系完善,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社会助学金等多种渠道的帮助。新生入学时设有“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 石家庄铁道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石家庄铁道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提高生源质量,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河北省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招生工作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英文名称:“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院校标识码:4113010107;办学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普通本科;学校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学校概况: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第三条 学校本部校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邮政编码050043;龙山校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龙山路1号,邮政编码051130。
第四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期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的,由石家庄铁道大学具印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学历证书(证书种类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颁发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 石家庄铁道大学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石家庄铁道大学招生就业委员会为本科招生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科招生政策,确定招生规模,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项,下设招生办公室。
第七条 石家庄铁道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学校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科招生录取具体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与录取
第八条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招生计划及有关招生政策,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各办学层次所属的录取批次及有关要求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为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学校预留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1%的计划,用于调节各地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九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严格遵守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第十条 学校在非实行平行志愿省份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05%以内,学校视生源情况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在规定比例内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关于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按各省级招办实际投档分数实施录取工作。
第十二条 学校本科招生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符合指导意见中第一部分的,我校不予录取。
2.符合指导意见中第二部分第2条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予录取的专业(类)包括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应用物理学、材料类(仅限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类)。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予录取的专业:除色觉异常Ⅱ度列出专业(类)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蓝、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予录取到计算机类(仅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第十三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依据进档考生的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
第十四条 高考录取没有特殊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投档到我校的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若第一专业志愿计划已录满,则安排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以此类推。考生不填报专业志愿或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在录取完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后,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剂到计划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第十五条 高考录取有特殊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录取规则如下:
1.对内蒙古自治区考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2.对实行“专业(类)+院校”志愿方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照“投档到各专业的考生以投档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的原则进行,当考生无法满足所填报专业志愿录取条件时,不进行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3.对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方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照“投档到各专业组的考生以投档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的原则进行,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考生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依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在各专业组内调剂到计划未完成专业,直至录取额满。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第十六条 如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按以下规则进行录取:优先录取原始总分高的考生;原始总分相同,专业志愿顺序在前者优先录取;原始总分相同、专业志愿顺序相同,依次以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的高低为录取顺序;如小分仍然相同,则参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第十七条 所有专业男女招生比例不限。
第十八条 学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
第十九条 学校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各专业(类)要求的选考科目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管理部门网站和石家庄铁道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第二十条 部分专业(类)的特殊要求:
1.英语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满分以150分计)。
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要求考生高考数学成绩不低于100分(满分以150分计)。
3.报考我校设计学类的考生,艺术类省统考成绩须达到相应批次合格线,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艺术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投档和录取按照该省份有关规定执行。对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执行各省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对进档考生按各省投档规则计算的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若投档成绩相同,依次比较高考文化课成绩、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对于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和艺术类省统考成绩直接相加所得的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没有文化课单科成绩限制。综合成绩相同者,优先录取高考文化课成绩较高者,如果高考文化课成绩也相同,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择优录取。
第二十一条 面向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招生的少数民族预科生(除汉族之外),培养模式为“1+4”,预科阶段为期一年,培养任务由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承担。一年后,经考核合格者,按照当年确定的专业计划转入我校本科学习,本科阶段学制为四年。
第二十二条 面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招生、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高中班招生及学校承担的对口支援招生等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录取结果将按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要求及规定的形式公布,考生可登陆石家庄铁道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查询。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石家庄铁道大学未授权或委托任何单位、个人、中介机构代办招生录取工作。
第二十五条 新生报到入学后,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入学资格和身体复查,对于弄虚作假、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将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六条 各专业(类)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对于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前的学费按该类中最低专业收费标准收取,分流后的学费按具体专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校统一安排住宿,收费标准以上级部门批复为准。
第二十七条 学校奖助政策体系完善,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社会助学金等多种渠道的帮助。新生入学时设有“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第二十八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石家庄铁道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电话:0311-87935166
学校网址:https://www.stdu.edu.cn
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s://zs.stdu.edu.cn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