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一、学校概况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高科技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大学。学校位于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系列美誉之称的安徽省次中心城市——芜湖市,目前拥有文津、新芜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总建筑面积33万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2000人。学校设有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共7个学院及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促进中心和大学生创业服务管理中心4个中心,设置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环境设计和英语等24个在招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7个教学实验中心,下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75个实验室,建成35个智慧空间,其中包括34间智慧教室和1个校级教学督导中心。同时建有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华东高校中最大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基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20余家。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27万余元,馆藏纸质图书96万余册,电子图书10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7.6万种,以及包括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系统,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自2012年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以来,学校确立了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办学理念,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等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以“换道超车”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每年向社会输送近3000名产业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安徽省120所高校前列),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99.12%,毕业生平均月薪5461.19(高于麦可思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4624元)。其中,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6128.57元(与麦可思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全国“双一流”高校6145元)基本持平,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1.35%(高于麦克思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66%),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91.98%。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武书连2019中国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学科门类排行榜,我校综合排名在全国121所民办大学和255所独立学院中位列第3,单项专业在自然科学排行中并列全国13、工学排行中位列全国第11,成为该榜单中全国12所之一、安徽省唯一一所“一流民办高校”。
二、办学沿革
2003年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前校名先后为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经省政府批准举办独立学院——机电学院;
2012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由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
三、理念特色
1.办学宗旨和办学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内容:以本科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非学历教育培训等为基本办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以“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教育改革旗帜鲜明、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成为“中国一流工程教育的新兴引领者、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践行者”。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优势和特色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与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在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部分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将信息技术与机电、艺术、管理类等专业融合,形成有特色的多学科和专业的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
3.教育教学原则
学校以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九大原则:
(1)教育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增加社会财富;
(2)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和平衡;
(3)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价值;
(4)理论和实践螺旋循环相互促进的学习;
(5)综合素质和修养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
(6)“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7)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人才培养;
(8)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和产品意识的价值;
(9)教育、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四、教育教学
1.创新探索工程教育办学模式,实施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借鉴欧美一流工程教育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由外向内”面向新的人才需求和技术进步重构培养方案。以毕业生就业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为导向,重构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突出“工匠精神、工程能力、产品意识”的培养。努力成为“中国一流工程教育的新兴引领者,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践行者”。
2.改革传统培养模式,显著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学校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从四业(产业、行业、企业、职业)需求出发重构培养方案。探索构建了“三段式”、“三明治”、“三学期”的“三三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比,学校实践类学时占总课时比例达40%以上,其中,工学和艺术学类专业占比≥45%。
(1)三段式:“学科基础和核心专业课程”+“专业实训和项目实践”+“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2)三明治:即将各类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践与实训、项目工作、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螺旋上升;
(3)三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小学期,其中夏季小学期以实践类课程为主。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应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科大讯飞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作为安徽省首批15所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之一,积极开发信息化智慧教育教学产品并作为应用示范基地,创新智慧校园,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当前建设成果包括博思智慧学习平台、爱课堂智慧教室、AILAB实验室(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权威系列教材、智慧学习平台以及大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等,其中自主研发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知识和技能图谱,将知识能力与学习任务、考核、学习行为等数据进行建模,对教、学、练、管、评各环节实现即时反馈、个性化指导和精准预警。同时按“以学为中心”的导向构建了“学习平台+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其成果获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内多所高校推广应用。
4.重构素质教育体系,突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学校改革传统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以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毕业生成为职业人为目标,构建了由组织文化与职业素养、专业写作与交流、专业技能、项目实践和独立设计与开发五大素质模块组成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同时实施大学生素质养成计划,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与竞争力关系模型C=(K+S) ╳Q (Competence核心竞争力、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能力、Quality素质),着重基于思想和行为为基础的养成型素质和基于企业用人标准的职场应用型素质的培养,配套建成华东地区高校占地最大、功能最全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基地。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在200余家用人单位对同期入职的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执行力、抗压力、责任心、计划管理、职业素养等7项常用综合素质评价显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具有明显优势。
5.构建有特色、高水平、三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构建了“创意创新教育→创新创业培养→创业产业孵化”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配套建成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促进中心等三个创新实践支撑平台。
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是一个跨专业学科的校级综合实践平台,开设相应双创课程28门,下设6个分中心15个分室,全天候开放,可容纳500名同学同时开展科研、专利、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我校近三年获批项目累积总数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五。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入住12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49家。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促进中心,通过引入科大讯飞专业团队指导、投资与服务等孵化一定量的明星企业、培养一批职业经理和企业家,最终期望从安信工再腾飞出一个“讯飞”。
6.突破传统师资结构,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科大讯飞人才资源优势,借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师资,通过引进名校名师、企业双师、行业高端骨干等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专业课教师三分之一来源于科大讯飞等相关产业企业,为应用型办学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414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比达到37.99%。专任教师中具有5年-8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13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24.38%。各二级学院院级管理干部至少有一位是由来自于产业界、具有1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担任,负责调研和跟踪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分析相关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负责学生企业实习等工作。同时学校还加大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教师暑期2个月赴企业体验式工作,2至3年赴企业挂职工作半年和参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等多种模式,充实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与实践教学能力。
7.构建了校、院二级特色学科竞赛体系
学校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制度、人才、技术、资金、场地等保障赛事支撑度及高品质。学校创新创意氛围浓厚,校级竞赛参与学生每年达8000人次、院级达10000余人次。近3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奖139项、省级奖1445项。2019年,学科竞赛有4项A类赛事排名全省前五,其中,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省赛获奖等级及获奖数量位居安徽省第一,参加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级2项,省赛成绩位居安徽省第二,实现了该赛事国家一等奖突破。学校参加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安徽省总决赛金奖,是该组别唯一获得金奖的民办高校。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我校在全国1265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261名(安徽省第11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8名(安徽省仅2所高校上榜);在全国434所民办及独立学院中排名全国第4名。
五、科学研究
学校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明确了科研三大主攻方向:1)面向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横向课题 ;2)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3)面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与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中心。
近3年,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纵向项目立项86项,承担横向课题97项。2017和2018年科研经费分别排名在全省36所本科高校第25和22位。2018年度学校成功获批安徽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注册单位。累计申报专利2337件,授权专利974件。2017年,省教育厅公布的2017年安徽省36所本科高校专利授权数我校排名第六。省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8年全省高校发明专利申请排行榜,我校排名第七,前九位均为985、211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2019年全校申请专利总数82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占比47.6%,学校各类专利授权402件,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年全省知识产权主要数据的排行榜中,我校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数量首次进入全省高校十强。我校连续四年在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三个第一,即参赛作品数第一、晋级复赛数第一、获奖总数第一。
六、未来展望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安徽省年轻的大学,也是一所发展最快的大学,更是一所有着梦想的大学。
学校近期的发展目标是:打好基础、闯出路子、创建品牌。打好基础:打好办学条件基础,根据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和经济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师资队伍基础,核心是加强基础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稳定的优秀的师资队伍;打好专业结构基础,形成一些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专业。闯出路子:要闯出一条企业办学和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子;闯出一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闯出一条规模与结构平衡发展的路子;闯出一个培养人才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创建品牌:第一是创建就业品牌,关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第二是创业品牌,发挥双创时代的政策导向优势,整合讯飞和社会等资源;第三是创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品牌,实现与企业之间灵活、互利、长久稳定的产学研深入合作模式。
学校中期发展目标:成为一所国内知名、质量优异和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优良的社会认可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企业的高度认可,在科研方面,其面向社会和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项目数和经费数等方面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努力成为“中国一流工程教育的新兴引领者,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践行者”。
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民办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标杆,未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
���
院系设置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芜湖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
-
开设专业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视觉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动画 英语 供应链管理
奖助学金:
学校现有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位一体,联动助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品学兼优学生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
1.国家奖助项目
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人、国家助学金:2000-4000元/学年/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最高可贷款8000元/年,在校期间不需要支付利息)、征兵入伍学费补偿等。
2.新生菁英奖学金
为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我校并激励其入学后继续努力学习,学校专为新生设置“菁英奖学金”,符合条件者每人奖励20000元,申请条件和奖励政策详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新生菁英奖学金评选办法(2021级)》。
3.绿色通道专项资助
我校向社会郑重承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绝不会让被学校录取的任何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学校面向入学新生设立绿色通道专项补助,对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全部或部分学费的新生进行专项资助,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资助金额,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详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绿色通道实施办法》。
4.学校奖助项目
奖学金类: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四个等级,覆盖面近30%)、考取研究生奖学金(2600元/人)、学科与技能竞赛专项奖励(根据比赛级别和获奖等级确定奖励金额,最高单项达20000元)、AIIT卓越奖学金(学校最高荣誉等级)等多种类型的奖学金。
资助类: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校级助学金(2000元/人)、困难补助(原则上2000元/人,特殊情况一事一议)、勤工助学(按考核等级给予450-650元/月补助)、学费减免(面向孤儿学生)、就业补贴等多种类型资助措施。
���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招生章程
一、学校全称: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二、办学层次:本科
三、办学类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四、办学地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永和路1号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按照教育部和生源省份当年颁布的有关招生文件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2.普通类录取认可生源省份投档录取规则,严格按照各省份规定的平行志愿投档实施办法,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如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份确定的平行志愿投档同分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录取。
3.艺术类录取认可生源省份投档录取规则,使用各省份美术类专业课省统考成绩,严格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份确定的平行志愿投档同分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录取,投档成绩的计算方法按照各省份有关招生文件规定执行。
4.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外语语种须为英语,其他专业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学校均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学校对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无特殊要求。
5.学校录取新生时各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6.新生报到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
六、颁发证书
学生在学校规定修业期限内,学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准予毕业,颁发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七、收费标准
2024级新生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如下:
收费项目
专业分类
收费标准
收费依据
学费
工科类各专业
24600元/生·学年
皖价费〔2018〕70号和皖发改价费规〔2022〕4号,学费、住宿费严格按照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备案的标准执行
经、管、文科类各专业
22500元/生·学年
艺术类专业
26200元/生·学年
住宿费
各专业
4人间
2200元/生·学年
八、奖助学金
学校现有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位一体,联动助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品学兼优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国家奖助项目
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人,国家助学金(分档资助):2000、3000、4500元/年/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最高可贷款16000元/年,在校期间无需支付利息),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等。
2.绿色通道专项资助
学校面向入学新生设立绿色通道专项补助,对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全部或部分学费的新生进行专项资助,资助金额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无忧。
3.学校奖助项目
奖学金类: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800-4000元/年/人)、学科与技能竞赛专项奖励(根据比赛级别和获奖等级确定奖励金额,最高单项达20000元)、科研奖励等多种类型的奖学金。
资助类: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学校助学金(2000元/人)、困难补助(原则上2000元/人,特殊情况一事一议)、勤工助学(按考核等级给予450-650元/月补助)、学费减免(面向孤儿学生和事实孤儿学生)、就业面试补贴等多种类型资助措施。
4.奖助咨询热线:0553-8795030。
九、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53-3913555、3913567。
学校官网:www.ai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