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院长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光德教授。学院的校训是:尚德笃学,守正创新。办学定位是:服务陕西,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管理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护理系、传播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等10个系,4个教学部,16个研究所,4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经管类专业为支撑,以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目前有本科学生9414名。
学院秉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
学院坐落于西安经济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校园占地523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校园周围绿水环绕、花果飘香、空气清新,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现建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11个,涵盖了6个学科门类的41个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还有11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兴通讯、中航联盟等国内著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院还有5.5万平方米的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体育设施以及大型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图书馆现有面积4347平方米,建设有4个借阅一体的图书借阅室,1个拥有3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共有1029个阅览座位。现有馆藏纸本图书89万册,数字图书15265GB,期刊1000余种,全文数字期刊8300多种,有万方、维普、超星、读秀等7个电子数据文献库,所有资料全天候全开架。
学院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及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成覆盖现有园区的校园网信息点11275个,园区内铺设光缆25000余米,实现楼与楼之间主干千兆光缆连接,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应用环境。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82间,座位数12749个;语音室5间,座位数238个;计算机教学机房10间,座位数766个。于2007年开通了电信(Chinanet)及中国教育网(Cernet)两条校园网出口,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与资源共享,学院中心机房现有60多台专用服务器,为全院师生提供了多项信息应用服务。
学院已经建立起一支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为龙头,以中青年教学骨干为主体,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整体结构合理且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30余名,45%具有高级技术职务,8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1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4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外籍教师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0余人。2014年起,学院在省内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同类院校第一,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学院的综合声誉不断提高,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与品牌,学院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中国10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中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等。
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及科技类竞赛,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以及部分影响力较大的专科、文体类赛事,累计常规参赛项目三十余项。近五年来,各类获奖总数累计达96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33项,省级奖项732项。
校园文化精彩纷呈,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106个,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毕业生晚会、“星光大道”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学生自发组织、自发筹办的活动已逐渐向着多样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展多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活动。在校学生均可选择2+2双学士、1+3双学士、3+2本硕双学位、一学期、寒暑期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外院校相应学位证书或修读证书,同时可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目前,已累计有近千名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标志着学院已迈开国际化办学的坚实步伐。
下一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好、传承好“西迁精神”,扎实推进“12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稳步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切实保证人才队伍质量提升工程、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工程、科技研发推进工程、办学资源拓展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五项工程落地生根。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优势突出,育人环境优良,校园设施先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
院系设置
经济与金融学院
设经济与贸易、金融、财政与税收3个系,正副教授36人。
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际经贸)、省级一流专业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省级一流课程3门(国际经贸、金融学、微观经济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团队1个(微观经济学)、校级特色专业2个(国贸、金融)。
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68项,主编教材15部;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66项、省校级教学成果6项;读研率、英四合格率列全国同类高校前茅,就业率95%以上,考取公务员逐年增加。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是我校重点建设发展的学院之一,下设新媒体系、播音系。开设2个本科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现有专兼职教师31人,具有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5人,高级编辑1人,主任编辑1人,国家一级播音员1人。院长李明德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陕西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新闻传播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外国语学院
开设专业:英语、商务英语。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5人,均为硕士及博士学历;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4人,外籍教师3人。
教学条件完备:建有综合语言实训室、情景交互实验室、商务英语实训室等8个语言实验室及外语调频台和语音录制室。
培养理念先进:以“外语+职业技能”为思路,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以优异的外语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掌握外语教学、对外传播、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职业技能。
就业层次多元:近年来学生就业率95%以上,去向多为外语教育、新媒体运营、外贸业务、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外事翻译,或政府外事部门。每年有30%以上学生考研,10%被国内一流名校录取,如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依托语言优势,每年有8%左右学生赴美、英、加、澳、日等国继续深造。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2006年,传承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办学传统,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机器人工程3个本科专业。
现有教职工7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高级职称29人占41%以上,中青年教师博士占30%以上。拥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和校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1门和校级一流课程2门;建有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舌肌康复智能机器人系统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建有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协同育人、广开就业渠道”:建有“吉利卓越工程师班”和“天风新能源特色班”,与世界500强企业、国企及省市重点扶持单位签订多项就业协议。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6%以上,稳居全院第一,待遇优厚。
“以赛促学、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近几年学科竞赛获省级及全国奖项230余项;学生考研率均在10%以上,有被985/211及国外知名大学升学录取的机会。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秉承新时代“双碳”建设理念和西安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创新AI赋能的优质教育实践。聚焦城市绿色、减碳、韧性发展,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造价”3个本科专业。教职工33人(高级职称17人),特聘专家教授8人(德岛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任课教师均具有国内外博士或硕士学位。
引入国家勘察大师和行业领军人才,建立健全“工程师-教师”协同育人体系。拥有数字化BIM专业技能实训和PKPM结构设计实训等14个专业实验室。与西安工程大学联合建立了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等15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五年在结构设计大赛、BIM创新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多次获奖。
考研和就业表现突出。近五年就业率均超过95%,毕业生兼具从事土建行业及智慧化新型行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电气信息学院
本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办学优势,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陕西省一流专业。
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2840平米,设备总资产1755.45万元,建有31个实验室,完全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要。此外,本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保障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开展。
本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多次取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本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与考研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就业比例较高,每年有10余名学生进入国家电网,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认可。
计算机学院
现有4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设面向出国留学的国际班和面向国内读研的试验班)、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物联网工程。
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师40人,82%的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联网智能感知交互平台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教科研平台,是华为鸿蒙端云智能等4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起单位,建有1个省级高校青年创新团队、9个计算机实验实训室、与业内知名企业合作的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科技实践成果显著,在数学建模、“互联网+”等顶级学科竞赛中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每年均有毕业生考取985/211重点大学或国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近5年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年薪普遍在7至12万,优秀学生年薪达20万以上。
护理与康复学院
护理与康复学院现设有“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余名。专职、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所有教师均为985/211院校毕业。
培养特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早操作、多实验、贴临床”的教学理念,与陕西省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共建”项目,实行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康复治疗学专业下设中医传统康复、儿童康复和成人康复方向。护理学专业下设口腔护理、老年护理、成人护理方向。学生可自愿选择任一方向,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班,实现早定位、早临床、早就业。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有3个系,分别为: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系。
目前,拥有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3门省级一流课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产学合作基地和1个产业研究院。
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以国家二级教授张俊瑞教授和陕西省教学名师王海民教授为核心的师资团队,高职称教师占比超过60%,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20%。
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达到95%,千人考取省内外名校研究生,出国留学、考取公务员人数逐年增加,学科竞赛成果显著,获得了社会与企业的一致好评。
物理与新能源学院
物理与新能源学院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立足西部,依托“光伏技术与系统”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聚焦新能源领域产业技术发展,围绕“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设置一系列专业特色课程;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等模式,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教学条件:拥有教师35人,博士7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学院从西安交通大学和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聘请多名业内知名资深教授与领军人才与作为特聘教授,建立健全的“企业-学院”协同育人体系。学院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建有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近20个,屋顶光伏电站1个,同时与隆基绿能、陕西众森、西安浴日光能等十几个业内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保障了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中多次取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
开设专业
土木工程 网络工程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英语 财政学 金融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 商务英语 网络与新媒体 机器人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护理学 康复治疗学 通信工程(校企合作) 电子信息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程造价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2007年以来,学院坚持多元混合资助既帮困又奖优的资助政策体系,采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每年有近50%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奖助学金。
���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