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博润致远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65年,1999年成为重庆第一所高职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连续两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在重庆高校中尚属首例,在全国1300余所高职院校中也不多见。在2015年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全国专科院校排名中,学校综合实力位居重庆第一,跻身全国前20强。在华东师范大学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学校位列200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第8名,居西南地区之首。
基础条件优越。学校占地1365亩,固定资产15亿元,校舍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亿元,在校生20000余名,馆藏图书127万余册。学校建有应用电子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物联网学院、机电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与通识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建成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与信息安全、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新媒体技术、财经信息、电商物流等11个特色专业群,开办专业53个。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得学校成为领导调研、院校考察和企业合作的重点院校,也发展成为重庆市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品牌院校”。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61人、教授66人(二级教授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63人。有两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位专家被聘为教育部一级行指委委员。产生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中国国家队教练1人。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团队培育,现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590人,校内专业带头人41人,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带头人25人。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
发展区位显要。学校坐落在著名红色旅游胜地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位于重庆大学城东路76号,紧邻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国家和省级重点高等学府,并与大学城入驻高校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地处重庆“五大功能区”中的都市功能核心区,毗邻重庆西永国家综合保税区和世界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台资信息园和西部现代物流园,近邻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与惠普、英业达、广达、华为、中兴、长安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多维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园校互动、科教并进、产学合作发展的背景极为深厚。
合作领域广阔。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发展,不断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韩国等国教育机构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技术移民、境外实习、合作办学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重庆微电园、中兴通讯、华为科技、长安集团、德邦物流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开展了订单培养、员工培训、顶岗实习、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基地共建等合作内容。成立了重庆信安校企联盟和重庆地区通信行业校企联盟,共建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华为培训认证中心、重电-中兴NC学院、长安集团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中澳(移民就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德(重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校企、国际合作重要基地(中心)。开办了长安班、京东方班、上依红班等众多订单特色班级,开展中澳、中德联合办学5届,共招收学生519人。学校鼓励师生出国学习进修,目前累计有17名教师公派留学、400余人次海外培训、60余名学生赴新西兰、迪拜、台湾等带薪实习或交换生。近年,有100余名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的学生来校参加文化交流和职业技能交流赛,每年均有13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学校还承担了教育部“中德汽车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SGAVE项目”,分段联合培养应用技术本科人才262人。
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应用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建设“电子信息类高水平特色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按照“用电子技术提升先进制造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值现代服务业,由数码艺术发展新兴创意产业”的产业专业对接思路,通过培育专业特色来引领办学特色,开设有与重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53个。科学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4年获“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唯一双示范院校,2015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简称“就业50强高校”)称号。建有“首批重庆市众创空间”,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还是人社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先进单位”。
标志成果丰硕。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和内涵发展,取得了一批富有内涵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9个,市级重点专业7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7门、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重大重点教改项目32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78项、省部级以上课题405项,获国家专利近500项,出版第一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1本,发表SCI和EI等高水平论文1259篇,承担了技术服务研发项目500余项。学生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获奖675项(国家级569项),其中多个团体、个人奖项代表重庆实现重大突破。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中,我校杨成兴同学喜获十大“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奖,成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子同获此殊荣的唯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校学生会还当选第二十六届全国学联主席团单位,成为历届唯一入选全国学联主席团单位的高职院校。
半世纪创业砺洗,携手并肩绘蓝图;大学城托举中兴之路,应用型引领发展之舵。重电人正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龙翔马越、博润致远”的人文精神,豪情满怀,疾蹄奋进,谱写发展新篇章。
(以上信息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2016年7月)
学院地址: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邮 编:401331 传真:(023)65927000
联系电话:(023)65926592 65926593
网 址:www.cqcet.edu.cn
������
院系设置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
-
开设专业
信息安全与管理 大数据工程技术 物联网工程技术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 现代通信工程 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 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密码技术应用 区块链技术应用 工业互联网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移动应用开发 嵌入式技术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云计算技术应用 工业软件开发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物联网应用技术 微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工业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智能机器人技术 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影视动画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融媒体技术与运营 旅游管理 智能互联网络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通信软件技术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飞行器维修技术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 智能建造技术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大数据与会计 物流工程技术 智能物流技术 现代物流管理 金融科技应用 广告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健康管理 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医用电子仪器技术 机电设备技术
1.学校成立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学工部,具体负责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对象为我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读大专生。但贷款金额每人每学年最高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
2.国家奖学金额度为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标准分为三等,一等每生每年4000元,占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的20%;二等每生每年3000元,占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的50%;三等每生每年2000元,占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的30%。实际发放奖助学金金额以当年市财政局、市教委下达的预算为准。
3.学校奖学金:学年奖学金(300-1000元每人);单项奖学金(150-3000元每次)。
除此之外,学校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办法、学生特殊困难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具体参见学生手册。
������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