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
院系设置
学科专业
奖励资助
考分查询
计划查询
招生章程
国防科技大学,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哈军工”创办于抗美援朝期间,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其卓越的办学成效铸就了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丰碑。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入,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
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主席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于2003年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发出“为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为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007年,胡锦涛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勉励学校“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于2009年为学校超级计算机系统题名“天河”。习主席对学校建设十分关心,2013年11月,专程视察学校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2017年7月,习主席亲自为学校授军旗、致训词:“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你们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国家和军队的高度重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
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军管文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6个门类,拥有61个本科学历教育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类学科数8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两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52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系统配套的良好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优美,资源配置科学,后勤保障高效,启智尚武氛围浓厚。建有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军事训练场、野外综合训练基地等一批功能完善的训练场地及设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内高校领先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学校图书馆拥有阅览座位7600余个,馆藏图书340余万册,电子图书300余万种,数字图书资源513TB,完成了纸电融合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建设。学校信息网络终端布点2.5万余个,信息存储量超过17PB,主干网络速度达到万兆,拥有110个特色数据库,在信息化自主应用建设方面处于“双一流”高校前列。
学校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始终恪守“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为党育才、为国树人、为军铸将。以高质量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协调发展高标准任职教育和高效益军事职业教育,努力造就通晓战争的科技专家和掌握科技的军事专家;始终坚持又红又专的育人传统,以“对党绝对忠诚、科技基础厚实、创新思维敏锐、军事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优良”为培养标准,发挥“指技融合、教研结合、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培养特色,坚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和高标准军事教育有机统一,实施精英教育;始终坚持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实施全程导师制、小班式教学、国际化培养等培养机制,为学员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桃李满天,灿若星辰,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各类人才,其中70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领导职务。据统计,学校共培养产生75位院士,1977年以来培养的本科生中产生了20位院士,在全国高校排名第7。
学校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坚持贡献主导、自主创新、集智攻关,以应用引导的基础研究、基础支撑的技术创新为特色,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面向尖端前沿、独具特色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天拓”系列微纳卫星、高能激光、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为我国“两弹一星”、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励二等奖共76项。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工作,是我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每年选派优秀本科学员参加国际学术竞赛,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高水平会议。学校还通过多种形式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定期邀请外军代表团来访。
学校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战育人核心指向,打造铸魂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格局,促进学员全面发展。每年举办“强军风采 科大风采”系列文化活动,开办空天科技、机器人、电子科技苑、“银河之光”等各类大型科技文化节,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师大家进校园工程,鼓励学员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近3年获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100余人次;每年组织“强军杯”等军事比武竞赛,实施军事素质特长提升计划、体育特长提升计划,提供格斗、搏击、射击、定向越野、武术、潜水等多项课外辅导训练,激励血性虎气、锤炼钢铁意志,帮助学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全方位锻造世界一流军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院系设置
学校编设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
-
开设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海洋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英语 朝鲜语 俄语 日语 印地语 越南语 柬埔寨语 马来语 泰语 菲律宾语 德语 乌尔都语 斯瓦希里语 塞尔维亚语 普什图语 尼泊尔语 吉尔吉斯语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军事情报) 外交学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大气科学 气象技术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纳米材料与技术 导航工程 武器系统与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军事海洋学 海洋技术 生物技术 理论与应用力学 航空航天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化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机械工程 数学类 应用统计学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录取批次 最低分 最低分位次 -
招生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年份: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考生类别:文科/首选历史理科/首选物理新高考
招生年份 专业名称 大学学制 批次 计划招生人数 学费 国防科技大学无军籍地方本科生2024年度招生执行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防科技大学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国家、军队有关规定,结合我校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我校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教育院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校校本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第三条 我校招收培养的无军籍地方本科生全部在我校长沙校区就读,毕业时所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证书种类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毕业后就业方式与地方高校相同。
第四条 我校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国家和军队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实施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我校无军籍地方本科生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六条 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作整体部署,研究解决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招生日常工作,协调机关各部门与相关学院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招生相关工作。
第七条 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遴选组建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招生组,招生组在招生工作办公室指导下在各省开展宣传、咨询、报考、录取等工作。
第八条 我校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部门监督下进行。
第三章 招生计划与录取
第九条 我校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工作要求,根据各省考生数量和生源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工业部门人才需求趋势、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去向、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无军籍地方本科生分省分专业计划。报有关部门审批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我校根据在各省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无军籍地方本科生在本科一批次实施录取(批次合并的省份,按照各省相关规定执行)。按照教育部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比例为100%。
第十一条 在符合报考条件及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高考成绩达到本省本科一批录取控制线(批次合并的省份,按照各省相关规定执行),符合我校调档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考生高考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同分学生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排序细则)实施专业录取,不设专业级差。对于符合投档成绩、分数相同且我校在本省计划余额不足时,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排序细则实施录退。
第十二条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如符合条件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第十三条 我校无军籍地方本科生录取时,全部专业均无男女比例要求;考生入校后均以英语为公共外语教学内容安排教学。
第十四条 报考我校无军籍地方本科生的考生,除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考生须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历史清楚,无重大问题;身心健康,无严重急慢性疾病,无传染病,面部与身体各部位无明显缺陷,双眼矫正视力在4.8以上,无色盲、斜视、对眼等眼疾,听觉、嗅觉及发音系统正常(身体条件以高考体检表为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新生入校后,将按照国家、军队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复审工作。复审包括身体复查、政治及资格条件复核。复审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对于弄虚作假者,我校保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权利。
第十六条 按照国家规定,遵循属地原则,根据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和湖南省教育厅核定的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
第十七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十八条 本章程公布后,如遇军委机关、教育部或部分省份高考政策调整,我校将制定相应录取政策,并另行公布。
第十九条 本章程由国防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410073);
网址:http://www.nudt.edu.cn/bkzs/;
微信公众平台:国防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731-86898899,或招生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公布的相应招生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