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业名称: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专业代码:080602T
- 修学年限:四年
-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 专业解读
- 推荐院校
- 就业前景与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掌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有一定认识,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具备较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电气、通信、计算机和控制工程实践等基本训练,具备对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教学实践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技能要求
1.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
2.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
3.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
-
相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光源与照明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本专业全部开设院校
-
就业前景
行业发展为专业带来机遇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宽广,涵盖电气工程、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等领域。毕业生能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用电量5.52万亿千瓦时,预计2015年至2020年将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将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输变电装备发展将呈现出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依赖消耗明显增强,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电网建设上,希望把本国电网建设成具有高效、清洁、安全、可靠和互动特征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毕业生少 就业率高
2010年教育部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等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报开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当时批准开设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院校全国只有两所:一是华北电力大学,一是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开始招生至2015年,新专业有了第一批毕业生。
从华北电力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2011级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该专业总就业率为94%,其中,出国攻读学位的占3%,国内读研占21%,直接就业比例为70%。在直接就业的70%之中,去国家电网公司的占53%,去南方电网的占6%,其他国企占11%。
“这个专业是特设专业,因为特色抓的准,市场认可度和就业情况还是非常好的。”艾院长说,“每年就业单位来招聘,都会有专门的招聘计划和招聘专业目录。国家电网公司列专业目录的时候,还专门把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个专业录进去了。11级第一批毕业生一共两个班63人,33人去了国家电网系统,4人去了南网,直接就业的占70%。剩下30%继续读研或出国深造。这和我们当初对专业的设想还是非常吻合的。”